避灾自救——水灾
一、易受水灾侵害的居民日常防范措施有哪些?
1、平时多学习一些防灾、减灾知识,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科学生活习惯,随时掌握天气变化,做好家庭防护准备;2、密切关注汛期的洪水情报,服从防汛指挥部门的统一安排,及时避难;3、地处低洼地的居民要准备沙袋、挡水板等物品,或砌好防水门槛,设置挡水坝,以防止洪水进屋;4、家中常备船只、木筏、救生衣等可以安全逃生的物品,汛期到来前检查是否可以随时使用。
二、洪水将要来临时,做哪些物资准备?
1、一台无线电收音机,随时收听、了解各种相关信息;2、饮用水、罐装果汁和保质期长的食品,并捆扎密封,以防发霉变质;3、保暖用的衣物及治疗感冒、痢疾、皮肤感染的药品;4、通讯联络的物品,如手电筒、蜡烛、打火机等。颜色鲜艳的衣物及旗帜、哨子等,以防不测时当作信号;5、汽车加满油,保证随时可以开动。
三、洪水来临时,哪些地方是危险地带?
城市:1、危房里及危房周围;2、危墙及高墙旁;3、洪水淹没的下水道;4、马路两边的下水井及窖井;5、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;6、化工厂及贮藏危险品的仓库。
农村:1、河床、水库及渠道、涵洞;2、行洪区、围垦区;3、危房中、危房上、危墙下;4、电线杆、高压线塔下。
四、怎样防止洪水涌入室内?
1、房屋的门槛门窗是进水部位。用沙袋、土袋在门槛和窗户处筑起防线;2、用胶带纸密封所有的门窗缝隙,可以多封几层;3、老鼠洞穴、排水洞等一切可能进水的地方都要堵死。
注意:
★不到万不得已,不要轻易下水;
★不要在高山和坡谷处避灾;
★不要忘记任何可能进水的地方;
★不可直接饮用未经处理的地表水。
五、暴雨时为什么不要在马路两侧行走?
1、因低洼的地形,马路两侧是最易存水的地方,在积水中不易辨别情况;2、两侧埋有下水管线及其他管道,当窖井的盖子丢失时,一旦贸然踏入,就会伤及自身;3、马路中央积水中可能存在其他危险,如遇漩涡应绕行,否则会落入窖井中。
六、驾车时遭遇洪水怎么办?
1、在水中要非常小心的驾驶,观察道路情况;2、如果在洪水中出现熄火现象,应立即弃车。在不断上涨的洪水中,试图驱动一辆抛锚的车,是十分危险的;3、不要企图穿越被洪水淹没的公路,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被上涨的洪水困住。
七、洪水来袭时,来不及转移怎么办?
1、向高处转移。如在基础牢固的房顶搭建临时帐篷;2、身处危房时,要迅速撤离,寻找安全坚固处所,避免落入水中;3、除非在水可能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没过屋顶被迫撤离,否则呆着别动,等水停止上涨再逃离;4、扎制木排等逃生用品。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。可利用眼镜片、镜子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光发出求救信号;5、夜晚利用手电筒及火光发出求救信号;6、当发现救援人员时,应及时挥动鲜艳的衣物、红领巾等物品,发出救援信号。
八、被洪水围困在建筑物上怎么办?
1、被困时,要注意房屋是否有经过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可能。如可能坍塌,马上向安全处转移;2、发生饥饿口渴时,要挑选水性好,身体健康的青壮年,返回住所取回食物及洁净的饮水;3、保管好通讯工具,及时与救援部门联系,以取得帮助;4、利用燃火、放烟、呼喊及挥动鲜艳衣物等求救方法,以便让搜救人员发现,得到援助。
注意:
★暴雨若持续不停,就应该提前做好防洪准备;
★要树立生存观念,坚持就一定能够获救;
★原地不动等待水退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。
避灾自救——风灾
一、躲避龙卷风的最佳处在哪里?
1、地下室、防空洞、涵洞、高楼最底层都是躲避龙卷风的最佳处;2、在田野空旷处遇到龙卷风时,可选择沟渠、河床等低洼处卧倒。
二、风灾中身处拥挤混乱的人群中该如何逃生?
1、做深呼吸,用两只胳膊和肩膀、背部顶住压力;2、将胳膊放在胸前,有孩子也要这样保护;3、不管朝哪个方向,要不断地移动。
三、在家中如何躲避龙卷风?
1、迅速撤退到地下室或地窖中,或到最接近地面的屋内,并面向墙壁抱头蹲下;2、迅速到东北方向的房间躲避,远离门窗和房屋外围墙壁等可能塌陷的物体;3、尽可能用厚外衣或毛毯将自己裹起,用以躲避可能四散飞来的碎片;4、跨度小的房间要比大房间安全;5、贵重物品要向楼下转移,也可放在洗衣机、洗碗机等电器里。
四、风中行车怎样保证安全?
1、汽车上高速公路时,特别注意从车辆侧面刮来的风,车速过快,容易翻车;2、穿越积水较深的路面时,不要猛加油门;3、尽量不要驾车外出,不得已在外驾车应减速慢行,保持与前方车辆的距离;4、行驶中遇强风侵袭,应停靠路边,不可强行驾驶;5、车辆停放在地势较高、空旷的地方,不要停留在广告牌、临时建筑和枯树下。
五、风暴中遭遇雷电怎么办?
1、避免站在最高的物体附近或使自己成为最高的物体;2、如果在户外,尽快转移到房子里或汽车里,并关好窗户;3、不要骑自行车或摩托车,不要站在高大孤单的树下;4、和其他人一起避难时,彼此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;5、在空旷的地方不要卧倒,可就地蹲下,两脚并拢两手抱膝,胸口紧贴膝盖,尽量低下头降低身体高度。
注意:
★不要到临时建筑等空旷、不安全的场所躲避;
★不要在低洼处躲避;
★不要使用手机和电话;
★不要接触电线、金属、水等导电体。